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摘 > 详细内容
教育文摘300条(五)
发布时间:2016/9/30  阅读次数:7143  字体大小: 【】 【】【

 201、?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  
 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
 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
 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
 (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
 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原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  
 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
 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  
 (摘自2004/1/5《德育报》)  
 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__135  
 233  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
 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
 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
 (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236、人格是什么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也必将渺小、肮脏。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才能拥有亮丽、伟岸的人生。
 (摘自2004/3/15《德育报》崔鹤同《人格造就人生》)
 237、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  
 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好奇心和进取精神,使我们的学生逐步由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
 (摘自2004/5《人民教育》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
 238、换个角度会很美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就像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摘自2004/11/22《德育报》钟媛)
 239、换个角度很奇妙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在做祷告时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牧师:“那在吸烟时可不可以做祷告?”牧师赞赏地说:“当然可以!”显然,基督徒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可得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回答。之所以这样,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提问的角度而已。而在教育教学中,也只是换一个角度,常常会带来奇妙的效果。
 (摘自2004年第二十期《人民教育》曹中原《仅仅是换个角度》)
 240、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乐园  
 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如果我们守不住心灵的宁静,就容易灵魂流浪、思绪漂泊,容易思想变得浮躁、远离精神家园。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最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依法执教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建设自己的精神乐园。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魏书生《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乐园》)
 241、心态决定成败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鸿友)
 242、要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记住,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杨协亮《人生就像打牌》)
 243、“人”是逼出来的  
 逼是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逼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炮弹出膛呼啸云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铁锤,把人生的钢坯锻打得更加密实坚强;逼是一块砥石,把才干的剑刃磨砺得更加光亮锋利……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只是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不应该害怕逼。在某种外界因素逼迫着你的时候,没有必要痛苦和烦恼,也不必想方设法逃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兴许还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战,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祥虎《人是“逼”出来的》)
 244、要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比我们美丽;我们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漂亮的衣服和车子……因为我们只看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见生活的美丽,经常感到失落,让朋友和家人生厌;至于所谓的成功,当然也与我们无缘。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没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理由,那么不妨也记住这句话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东《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人,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单,但在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劳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
 247、绿色人文精神  
 绿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绿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讲六无”: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己;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世界。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朱国忠《绿色人文孵化个性作文》)
 248、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  
 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爱生活、爱他人的温度是高是低,全在于自己的调控。同是挫折,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东山再起;同是伤害,有人铭记在心,有人付诸一笑;同是艰难,有人想到的是绝路,有人挖掘的是机遇……说到底,无非是前者不自觉地被外界操纵,而后者则主动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249、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为他们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它对于要成为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
 (摘自20041227《德育报》董长茂《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命离不开水,欲望也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渴月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总是咸水,是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的。
 (摘自20041231《今晚报》陈文杰《“财主数羊”心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汝南县星光学校  

地址:河南省汝南县汝宁中心大街  电子信箱:xgcck@126.com 

copyright 2009-2018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