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摘 > 详细内容
教育文摘300条(六)
发布时间:2016/9/30  阅读次数:1039  字体大小: 【】 【】【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抵达心灵中的目标,更是一种成功。
 (摘自20041231《今晚报》义明《抵达目标》)
 252、让学生感到幸福  
 我(黄静华)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和“假如我是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摘自2004127日《人民日报》田泓《黄静华:让学生感到幸福》
 25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恶作剧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54、埋葬“我不能”  
 唐娜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纳宣布这一步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这个“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手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的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步入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的一则别开生面的游戏。它寓意深刻,对孩子们的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游戏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
 …………,……(摘自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18版报缝)
 255、快乐地掌握控制当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你,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摘自2004年第六期《师道》吴小莉《生命是有弹性的》)
 256、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众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痛苦的记忆。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7、简单的哲理  
 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快乐。简单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简。”智者的简单是繁华过后的大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8、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0、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教育管理,应给一些阳光让其灿烂,给一些雨露让其滋润。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样、万人一模了。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1、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62、德育闪烁着精彩  
 德育因爱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奋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读书而精彩,  
 德育因艺术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学习而精彩(学习他人经验、报刊书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质而精彩,  
 德育因奉献而精彩,德育因观念而精彩,  
 德育因诗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难而精彩,德育因后进生而精彩,  
 德育因进取而精彩,德育因创新而精彩,  
 德育因网络而精彩(张万祥)  
 263、什么是师能  
 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能;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师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能操作微机、会电教、善科研,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摘自2003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4、什么是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练意、以行导行。  
 (摘自2003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摘自2004/1/12《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
 (摘自2004/2/24《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
 (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与诗意  
 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
 (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276、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277、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关于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我想概括起来有怎么三句话: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摘自2004/3《班主任》)
 27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279、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280、良言一句贵如金啊。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拯救他们背后的一个大世界。(摘自2004/4/26《德育报》佚名《一花一世界,一语一乾坤》)
 281、让目标成为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目标,要果断决策,不优柔寡断;定下了目标,要迅速实施,不瞻前顾后;追求目标,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实现了眼前的目标,还要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唯此,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建宏《让目标成为动力》)  
 282、班级能成为沃土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研究课题,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班级就能成为产生艺术家的肥沃土壤。  
 283、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这种注意是老师对学生充满温情的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可是有些老师的言行却使他们失望了。学生的生命从此改变前行的轨迹,生命的天空从此雾蒙蒙、雨蒙蒙。他们的生命之根再也吸收不到养料,他们的生命之叶再也享受不到阳光,他们的生命之树逐步地走向衰亡。这是时代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学生生命的不幸,同时也是教师的不幸、教师生命的不幸。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284、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285、成功的人是什么人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蒋光宇《盘点心灵》)
 286、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好食物,给穷人以好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人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给无爪牙者以翅膀,给不能飞翔者以爪牙……上帝是公平的。他不让任何东西完美,于是,人类才有了对完美的渴望。(摘自2004/1《师道》吴稼祥《哲思片羽》)
 28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88、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289、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
 290、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291、抓住教育的真谛  
 人的意志无可限量,人的想象奇异无边,人的智慧永远自由驰骋。抓住培育生命,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292、应该体验到被人关注的美  
 受人关注,这是一个人存在意义的体现,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无论是轻视、批评还是诽谤,你都应该体验到那种被人关注的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必有人在一轮更为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彼德如是说。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7
 293、真正的天才  
 真正的“天才”,不仅是我们期盼的“高分数”,也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听话孩子”,更不是只会装载知识的“容器”!天才是生命能量的自由张扬,教师的首要目标不是去造就天才,而是营造适宜天才生长的绿色生态环境。
 (摘自2004/2《人民教育》蒋岳庆《寻找天才的足迹》)
 294、不要退化……  
 不要退化我们的真诚,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爱。让人类文明的每一块基石,不松动,不风化,不倒塌。让人类在文明金字塔的峰巅上,更欢乐,更肥沃,更黎明。
 (摘自韩春旭《我的精神》)
 295、我们身上扛着历史  
 我们生下来并不只是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生下来,身上就扛着历史。
 (摘自韩春旭《我的精神》)296、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97德育应该提出超越现实的目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德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提出一个适当超越学生现有道德水平、超越社会现实平均水平的价值目标。如果教育没有这样一个对现实的超越性,那么,对学生的尊重、对现实的适应实际上都是虚幻的。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8、德育教育要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想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的成长,老师们在选择德育话题、编排的与课程、开展德育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在的道德认知水平,又要高于他的认知水平。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9、评价斯霞老师  
 斯霞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但无论风云变幻、是非曲折,她选择小学教师的纯朴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永不动摇。这崇高而坚定的信念,使她的人生旅途始终能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前行。
 可以说,斯霞的一生都真实地活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而且是很快乐地活着。她平生无所求,只想把孩子教好。虽然小学教师待遇低、生活俭朴,但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能让她倾注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小学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伟大、非常崇高、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业
 尽管斯霞的一生受过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她始终以苦为乐,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那种喜悦会冲淡生活中的磨难和艰苦,苦也成了乐。她在小学教育这块纯净的乐土上,总能寻找到无尽的乐趣,因为她的心永远是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的。
 斯霞的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无法用世俗的价值来度量。她很少考虑个人得失,心里想着的总是如何给予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人。这种无私而可贵的精神就像火种一样传播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一代。
 (摘自200434期《人民教育》P60——62任小艾《斯霞长子的回忆:慈母和恩师》)
 300、师生应该达成的共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校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十年寒窗,青灯黄卷,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对学习内容有兴趣的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更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
 (摘自2004/2/4《中国教师报》高东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就不好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汝南县星光学校  

地址:河南省汝南县汝宁中心大街  电子信箱:xgcck@126.com 

copyright 2009-2018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